top of page

理解反射性與反思性反應:情感管理的藝術


我們熟悉醫生在膝蓋下方輕拍以檢查反射的情境。這種反射性反應是瞬間觸發的,完全不涉及思考或預謀,簡而言之,就是一種「自動反應」。由於缺乏認知控制,這種反應被稱為「膝反射」。在心理學中,這被稱為「行動傾向」,它是一種本能的衝動,與強烈情感密切相關。例如,面對恐懼時,我們可能會選擇逃跑,而在憤怒的情況下,身體則會自然而然地進入攻擊模式。

ree

這些應對機制在我們感到壓倒或受到威脅時發生,往往會導致不明智的反應和不良後果。情感反射啟動了一種行為反應,這種反應源自我們內心的壓力中心。當身體因杏仁體的驅動進入戰鬥、逃跑或凍結狀態時,我們的情感反應隨之而來。


在日常生活中,與他人的互動中,我們的情感經常如潮水般湧來。當被挑起不舒服的情緒時 ,我們本能地避開理性思考,依賴情感的驅動行動,這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,例如激烈的言辭或迅速的防禦。然而,如果我們能以反思的方式思考,就能更深思熟慮地行動,控制情感的高漲。


反思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反射性反應是錯誤的,而是幫助我們在瞬間的情緒中保持清醒,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,並解釋內心的傷痛與憤怒。這種反射性反應根植於無意識中,觸及我們心靈深處的抑鬱記憶和情感,也潛藏著恐懼與不安的根源。例如,退伍軍人聽到汽車的回火聲時,可能會因為回想起戰爭中的槍火而感到驚慌。


在面對巨大壓力或意外消息時,我們可能會失去冷靜,說出不該說的話,並回憶起那些因衝動反應而感到後悔的瞬間。無意識的心智運作往往缺乏理性管理,這種本能反應可能導致我們做出草率的判斷。雖然情感可以提供重要的指標,但在壓力下,它們也容易導致誤導。


然而,與反射性反應不同,情感反思提供了一系列工具,幫助我們繞過杏仁體的衝動反應,將注意力重新引導回前額葉皮層。這個過程讓我們能夠從令人不安的情況中退一步,客觀考慮其影響,從而有效地進行情感處理。


反思是一種自我觀察的行為,讓你在情感出現的瞬間意識到自己的痛苦或困擾。這不僅僅是接受情感的存在,更是分析和考慮反應,以確定正確的行動路徑。雖然在瞬間停下來思考並不容易,但這種反思能力可以透過練習來培養,最終目標是在情感控制我們之前,學會有效管理它們。


⎯ 以下幾種技巧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冷靜 ⎯

  • 呼吸技巧:這是一種有效的應對工具,幫助我們在壓力中重新獲得冷靜。

  • 了解觸發因素:認識到哪些情況會引發情感反射,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衝突。

  • 增強身體意識:在情感升起時,識別身體的反應,這能幫助你控制情緒。

  • 發展應對策略:



    如閉上眼睛、握緊拳頭、重複曼特羅梵咒 (Mantra) 或選擇暫時離開。


正如哈佛大學自1938年以來進行的一項研究所指出,參與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生活滿意度的主要決定因素。這項研究的現任主任和副主任,羅伯特·瓦爾丁格和馬克·施爾茲,提出了WISER模型,幫助我們減慢反應時間並發展管理壓力的策略。


⎯ WISER模型的每個字母代表自我調節過程中的一步⎯

  • 觀察:在不舒服的情緒挑起的瞬間進行自我觀察,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和周圍環境。

  • 解釋:識別影響情況的所有因素,包括自己情感反應的有效性。

  • 選擇: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經歷,清晰而尊重地表達自己的觀點。

  • 參與:在考慮到所有因素後,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方式進行有效的參與。

  • 反思:評估過程,確保所有方都感受到被看見和被聽見。


在任何時候,我們都可以選擇暫時「休息」,使用積極的應對策略來放鬆身心。感受和思考雖然看似對立,但在有效管理下卻可以協同工作。找到反射性與反思性之間的平衡,使我們的反應更為全面,最終促進內心的和諧與平靜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